一定要懂得这个知识表述是什么,涵义是什么,作用是什么,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。初始阶段做的题目,都应该以做完(学完)这个题后,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标准,不要陷入一开始就做题,技巧,做题,技巧,周而复始——其实,很多知识都还没有理解。直到上考场,大部分考生才会明白:平时做的绝大部分所谓题型、题目和技巧,是“无用”的。
因为一开始,“你”就把目的搞错了——不是以做题为目的,而是以做题为手段,去理解知识并懂得知识怎么去用。
比如,为什么新大纲后连着几年考泰勒展开式的证明大题,因为,现实中想找到一个函数的原函数(做不定积分),是极其困难的,但是如果把函数展开成多项式的形式,再去做积分就容易多了,展开式的项数越多,这种近似就越可靠。
基础阶段,做题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评价自己基础阶段的效果,要看自己到底懂不懂,有没有记住。到了36讲,我们再来谈如何解题,庖丁解牛,需要科学的思考程序,而不是传统上的题型。
正如命题老师指出的:“能总结出的题型,早就总结完了,考研关键的区分是,没有题型,看你怎么办,那就是要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,要考我什么知识,给的条件是什么意思,能不能翻译出来,从正向,横向和反向去思考”等,这个我们强化阶段再谈。现在的基础阶段,就先按部就班的学懂知识。